美国留学:读MBA 经验不可盲从
要读MBA,经验不可太少,现在到了第六诫,又说经验不可盲从,我想一定会有人提出疑问:经验到底重不重要啊?
我的回答是:经验当然重要,至于原因,我在第一诫中已写得很清楚。之所以要专门讨论一下“经验不可盲从”的问题,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,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,都有可能过分依赖过去的经验,结果看似读了很多书,做了很多案例分析,实际的长进却有限。
事实上,这是一个“度”的问题。经验太少,书上的案例、同学的讨论你都似懂非懂,学习效果当然要打折扣;可是就算经验很丰富,如果不能及时总结,调整思维方式,因循守旧,学习效果同样不会好。
原因很简单,无论企业运营也好,商场竞争也好,形势都千变万化,在某一个特定条件、特定场合下实施的战略,换一种情势,不见得同样有效。套用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:事物是发展变化着的。即便是同一家公司、同一片市场、同一个产品,这时,如果仍一味套用老方法,难保不会撞个头破血流。
这就回到MBA的学习目的上来了。凡是被录取的学生,都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,但这些经验是正确的吗?管用吗?我想不太有人敢打这个包票。所以MBA课程在为大家提供学习新理论、接触新观点的同时,也提供了一个检验、总结、提炼过去工作经验的机会。
我的班上有一位外国同学是律师出身,在入校之前,主攻经济法与破产法。第二个学期有门课是“Business Planning”,我与他及另一个财务背景的同学搭档,为一家学校附近的小企业作咨询。这家企业经营状况一直不佳,产品没什么竞争力,我们咨询的目的(也就是我们的作业)就是要为企业提出一个新的计划,帮助企业扭转颓势。
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我们分工合作,那位擅长财务的同学负责厘清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,我则负责分析公司的产品及其市场定位。可没想到的是,那位律师同学看了我们两人的调查研究结果后,提出的应对方案居然是“让这家公司破产算了”!
这下我们不干了,咨询了半天,让人家破产?我和财务同学都坚持认为,这家公司虽然境况不妙,可也没到非破产的地步。律师同学则振振有词地说:“根据我的经验,这种情况破产最好!”并开始给我们大讲特讲他过去接手过的类似案子。但他没能说服我们,于是大家陷入争执,作业进度也卡了壳。
最后,还是这门课的老师给我们解了围。他帮我们重新把公司状况分析了一遍,结果发现,律师同学的破产建议是建立在他本国的某一条法律基础上的,而在我们就读的国家,这条法律并不适用。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后,其实那位财务同学提出的咨询方案才是最合适的。
事后,那位律师同学不得不承认,他太大意了,想当然地认为这条法律在几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应该适用,因此没去做仔细调查,就把这条法律当成了“默认条件”。而我和那位财务同学又没什么法律背景,自然也看不出其中的端倪,难怪大家吵来吵去,都吵不到要点上。
学生如此也还罢了,说来大家可能不信,其实有时候老师也会犯这个错。为什么呢?因为老师们都是满腹经纶,学富五车,各种管理理论早就烂熟于胸,分析过的商业案例也不计其数,而且很多人还在实业界有过丰富的实践经验。他们固然是见多识广,可是从另一方面说,也比学生更容易堕入经验的“陷阱”。
我的一位同学向我抱怨,他战略管理课的作业被老师打了低分,原因是老师认为他在分析目标公司时,误用管理理论,因而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。可是偏偏就那么凑巧,作业完成后不到一个月,他在作业中分析的那家公司股价开始大跌,随后公司各种内部丑闻开始被媒体曝光。他惊讶地发现,整个事态的发展居然与他在作业中分析的不谋而合。也就是说,他运用的管理理论才是正确的!可惜,那时候作业分数已定,老师也已经离开学校,“申冤无门”,令我那位同学无比郁闷。
当然,我想这样的情况毕竟不多。多数情况下,丰富的工作经验带给你的视角、考虑问题的方法还是相当有用的,只要在运用时多个心眼儿,多留点神,一般不至于闹笑话。话说回来,象我这样读书时经验不足的,也根本没有机会闹这样的笑话!
专家答疑 –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!
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,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,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,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。